|
刚进公司那会儿,我像个移动的答题机器人。领导说"小李把这个报告弄一下",我凌晨三点还在查知网文献,硬是憋出个带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结果被领导用红笔圈出三个错别字,整段删掉。现在当实习生久了才发现:职场最可怕的不是能力差,而是带着"好学生思维"入场。
分享3个让我从战战兢兢到游刃有余的职场生存术,越早明白越开挂!
1、学会"交60分作业"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导师催报告时我总想做到120分,结果拖到deadline交了个半成品。隔壁工位二本毕业的同事,每次都先交个框架版,等领导批注后再迭代。三个月后,他成了项目主力,我还在改第一版的参考文献格式。职场潜规则:先完成再完美。就像打游戏先开地图,交个60分初稿让领导有修改方向,比闷头憋大招实际得多。上周总监夸我"有全局观",其实我只是学会了在PPT第20页故意留了个空白——果然他马上补充:"这里应该加个用户画像分析"
2、把"我不会"换成"马上去学",但是不能说出口,默默去做
实习第一天被要求做数据看板,我脱口而出"学校没教过这个"。对面工位的姐姐直接打开淘宝:"买个199元的Tableau网课,明早就能出基础版"。后来才知道,她现学现卖的本事,让总监把三个正式编名额给了我们部门。职场黑话翻译:"这活你接得住吗"=给你成长机会。我现在的电脑收藏夹里永远存着三个学习网站,遇到新任务先说"我研究下现有案例",转身就扒竞品方案。上个月用这个方法,愣是把领导随口说的"做个用户画像"做成了部门标杆案例。
3、主动"抢活"比被动接活快升职
大厂闺蜜告诉我个潜规则:职场存在"暗任务"。领导桌上堆着不想做的杂活,茶水间飘着没人接的新项目。她靠着每周五主动问"需要我帮忙整理会议纪要吗",三个月就摸清了公司核心业务线。现在带着5人小组,工资是我两倍。我的实战技巧:每周一给领导发个"本周待办+可支援事项"清单。上周顺手帮市场部做了个活动海报,结果被大领导看见,直接把我调去新成立的品牌组。原来那张海报用的字体,正好是主管母校的毕业设计同款。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职场不是考场,没有标准答案。那些总想拿满分的好学生,往往输给敢试错、会邀功的"坏学生"。
就像我工位上贴的便签写的:"完成比完美重要,存在感比正确率值钱"。
你遇到过哪些"好学生思维"的坑?来聊聊你的职场黑化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