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的一份报告,由于外界对“种族聚集”现象的担忧,英国大学被敦促提供更好的支持,以促进中国学生的校园融合。 中国学生在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每年支付的23亿英镑学费对资金紧张的英国大学而言至关重要。然而,Hepi的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时面临着诸多独特挑战。 语言和社交平台的影响首先,语言障碍仍然是中国学生融入英国校园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在与英国本地学生及其他国际生交流时遇到困难。此外,中国学生习惯使用微信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而英国学生更常用WhatsApp和Instagram。这种社交平台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社交壁垒,使得中国学生在信息获取和日常交流中更倾向于局限在自己的群体内。 学生分布不均与社交困境Hepi的报告还提到,中国学生在英国各大学的分布极不均衡。部分学校中国学生众多,而有些学校则少之又少。此外,住宿选择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使得即便有些中国学生希望结交更多本地朋友,最终仍然更容易与其他中国学生形成封闭社交圈。 中国学生的感受与英国大学的责任Hepi对20所高校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采访,不少中国学生认为,英国大学更关心他们的学费收入,而非真正将他们视为校园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普遍认为,学校在理解和支持他们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这种负面体验可能会降低英国高校对未来中国学生的吸引力,使得部分学生选择去其他国家留学,或者更倾向于在国内或更熟悉的文化环境下继续深造。 中国学生数量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已在英国大学的招生数据中有所体现。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UCAS)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UCAS被录取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下降至17070人,相较2022年的18500人,两年内下降了7.7%。这一趋势表明,英国高校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竞争对手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可能会因此受益。 Hepi的建议:如何改善中国学生的留学体验?面对这一挑战,Hepi政策经理Josh Freeman呼吁,英国大学必须更加努力地吸引和留住中国学生。报告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包括: 引入“伙伴制度”
建立中国学生与英国本地学生的一对一配对机制,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同时增强跨文化交流。 加强职业支持
针对在英国毕业的中国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如职业规划辅导、实习机会推荐等,提升他们在英国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优化社交与信息获取渠道
鼓励中国学生使用英国主流社交平台,同时学校也可以在官方渠道(如官网、社交媒体)提供双语信息,减少信息鸿沟。
结语如果英国高校能够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社会融入的支持,不仅能提升中国学生的留学体验,也能为英国校园和社会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实现国际教育的真正互利共赢。
|